8、
第二天一大早,田诗云和魏思杰就到了学校。不多久,同学们都到齐了。韩宝华在窗台上找到了田诗云的书包,趁人不注意,悄悄地把从家里带来的两个馒头装进了进去。大家边收拾东西,边练习自己的节目,等待着老师。许老师风风火火地走进来,他两只眼睛红乎乎的,一看就是没休息好。昨夜,他突发奇想,想把节目重新调整一下,按照“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解放战争的烽烟”-—“社会主义新气象”的顺序,以类似“组歌”的表现形式,把原来几个节目串并在一块,组合成一个大节目,名字就叫《尼山颂歌》。老师把串联台词也拟好了,并且物色好了朗读人。陈桂芬普通话说得特别标准,由她来朗读台词再适合不过了。台词不算多,节目本身没有改动,微微调整了一下先后顺序,用不着大动干戈重新排练,所以重编后并没费多少工夫,只排了两遍就过了。
通往不老峪的公共汽车每天只有中午一班,为了不耽误参加这次文艺汇演,学校联系了公社农机站里的拖拉机,大家一起坐拖拉机去县城。
拖拉机来了,大家七手八脚把几件乐器搬上车,田诗云从办公室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在了车厢最前面,给宋老师安了个座。宋老师坐在那里后,大家爬上车,分坐在车厢两边,中间是乐器。韩宝华和田诗云肩并肩坐在一起,魏思杰则紧挨着陈桂芬。拖拉机冒着黑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行,路旁一棵棵高大的杨树被甩在后面。
大家在车上兴奋得不得了,有的大声说话,有的放声歌唱,有的看着外面的风景。魏思杰提议许老师表演个节目,大家异口同声地拍手叫好。许老师高兴得像个孩子,背靠车厢,双手抓拖拉机车厢上沿儿,站在那里唱了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听了热烈鼓掌,觉得还不过瘾。田诗云知道老师私下里最喜欢哼唱的是《喀秋莎》、《山楂树》和《红莓花儿开》,就鼓动大家欢迎老师去唱《红莓花儿开》。大家的掌声一阵响过一阵,许老师实在磨不过了,只唱了一首《我的祖国》。
火红的年代,闪光的青春,激昂的情绪,一路欢笑,一路歌。同学们像一群不安分小鸟,不停地喧闹,高歌阵阵,笑声不断。许老师见状提醒大家要保护好嗓子,以免耽误汇报演出,提议集体小声合唱一首《游击队之歌》之后,谁都不要再大声说唱了。大家都觉得老师说得在理儿,随即拍手支持!田诗云站起来起了头,打着节拍,同学们晃着膀子,摇着脑袋,压低嗓门,轻声哼唱。
拖拉机不知疲倦地载着这群孩子向县城方向驶去。大家安静下来,许老师打起了瞌睡,田诗云把眼睛转向田野,韩宝华和陈桂芬嘁嘁喳喳说着话。
下午,汇演在县人民剧院如期进行,全县十三个公社全部派来代表队。演出开始了,各个公社代表队井然有序地进行,剧院里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可以看出,各队演出之前都进行了精心准备,都争取拿到大奖。不老峪公社代表队被特意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在观众强烈的期待中,随着大幕缓缓拉开,报幕员款款走出,来到舞台中央,高声宣布:“下一个出场的宣传队是——”还没等报幕员说完,台下就响起了响亮的掌声,报幕员不得不重新报幕:“下一个出场的是,不老峪完小宣传队,他们今天带来的节目叫《尼山颂歌》,请大家欣赏”!话音一落,观众迟疑了片刻,接着再次响起出一阵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