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终于知道苏仪月非要入宫得幸的原因(1 / 2)

徐慧云的兄长在西北是只是小小参将,但转回京中任职,虽然教授的是吴王殿下,但领的却是东宫武官的正四品的职位。

抛开过继出去的吴王不谈,陛下膝下再无皇子,更遑论立为东宫继承人了。

徐慧云兄长的官位不过是在彰显陛下心中更加属意吴王罢了,所以她是第一排之末流。

而苏仪月父亲只是翰林修撰从六品的位置,便只能沦落第二排,泯然众贵女之中。

好消息是皇后如果还要挑人进宫,加上苏仪月只有三个人选。

三人中,无论怎么选都与苏仪月家世相差不远。

也不至于压在苏仪月头上,被皇后当枪使。

姜花宁稳住心神,肚内有了计较。

也敢于正视即将到来的争锋。

“都是大家闺秀,想来于诗词歌赋一道颇有见解吧?”

皇后一开口,姜花宁就知道她想做什么。

书中说皇后为了打压苏仪月,及笄之年就向先帝进言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反穿”运动,宋家的人都是这场运动中的骨干。魏铖因此被废,远走西北,避开宋氏锋芒。

直到最后老皇帝依旧立魏铖当太子,皇后依旧是皇后,苏仪月依旧选秀入宫。

皇后在选秀上借诗词来试探苏仪月。

苏仪月确实露出破绽,但皇后并没有立刻揭穿她,而是将众秀女写的诗词封存,留作日后启封致命一击。

这姜花宁能再给皇后机会吗?

“不若以园中之景为题,作诗一首?”皇后幽幽道。

苏仪月顿时表现得胸有成竹。

姜花宁知道这是为何,因为苏仪月已经想好写什么诗了。

不对,应该说是写词。

苏仪月刚穿来这个世界一个多月,这一个月里她没有弄清楚燕国流行的短诗,于是便在御花园中写下一首缠绵悱恻的乐词。

既吟又写,大出风头。

但标题打头的词牌名在燕国教坊根本无从考究。

她是穿越者一事因此败露得无疑。

姜花宁重重闭眼又无奈睁眼,有时候细看对姜花宁而言是一种残忍。

“园中之景有限,一人一首难免有重复的。妃妾斗胆,请皇后娘娘准许由妃妾命题,七步为限,既考核文采也考量胆识。”

姜花宁躬身提议道。

皇后怅惘。

在她心中,宁妃早应心死如灰,今日也不知怎么的,这团死灰竟意图复燃。

而拜前日玉兰行刺、捉拿玉新的戏码所赐,宁妃今日一提议,淑妃登时热烈响应。

“我看这主意好,既有趣又能显出咱们燕国贵女们的水平来。”

“贵妃意下如何?”

淑妃早想通过向宁妃示好来间接向皇帝表衷心了。

只是今日贵妃一出场明显宁妃和她更要好些,这可不妙,淑妃便急哄哄地想通过拉拢贵妃三比一来达到逼迫皇后就范的念头。

便也顾不得这通抢白会不会给皇后没脸。

反正,皇后也不是不知道素日里淑妃的为人。

若皇后要怨恨,便先恨贵妃好了,谁让贵妃是压倒性胜利的最后一票。

而淑妃揣度的和宁妃“更要好的”贵妃保持沉默,皇后久不开口她作为皇后亲近之人如何不知道皇后心意?

因此,即使有得罪姜花宁、提前暴露自己的嫌疑,贵妃也不愿意让皇后为难。

“依妾愚见......”

似是知道贵妃要说什么,贵妃刚一开口要否决姜花宁提议,便被皇后打断了。

“那就照宁妃所言办吧。”

贵妃是她费尽心思、在皇帝和宁妃身边安插的最深的棋子。

她决不允许这步棋变废。

但有时候皇后自己也不由感叹,贵妃的忠心如同双刃剑,她可以放心利用,却又不得不时刻忧心她会暴露。

“只是七步成诗对贵女们难度太大了,毕竟是朝中栋梁之后,还是要有所优待......”

“皇后娘娘所言甚是,不若加试一门乐艺,诗乐皆不精通者也不用入宫为妃了,直接送其归家,完璧归赵。”

“皇后娘娘意下如何?”

“善,便依宁妃所言。”

至此,皇后和姜花宁之间便算达成共识了。

姜花宁考察前面几个贵女的时候,拟题御花园中各色盛开的花朵或者山石之景,贵女们有所准备所以并不算吃力。

余光中可见排在后面的苏仪月松了口气。

她大概以为轮到她的时候,姜花宁也会这么高高举起、轻轻放过吧......

但......姜花宁还想一搏,争取让苏仪月落选。

“请苏姑娘将园中自然之景与此刻宫妃之盛联系,作一首五言律诗吧。”

淑妃看出姜花宁待苏仪月的“针对”,接过话茬道:“这倒难了。”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