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粮草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及河北等地,有力地支援前线战事,同时也让整个国家的局势得以暂时稳住。
不仅如此,朝廷对于这些慷慨解囊的世家大族并未亏待半分。
单就每月与李渊所进行的粮食交易而言,便足以令各世家大族赚得盆满钵满。
要知道,李渊是以每石千钱高价购入粮食!
想当年太平盛世之时,一石粮食的价格至多不过区区百钱而已。
如此一来,整整十倍的巨额利润摆在眼前,而且还是稳定买卖,又怎能不让各地的世家大族们如蝇逐臭般蜂拥而至呢?
且看那朝廷虽明文规定每次仅可出售十万石粮食,但实际上背地里究竟能卖出多少数量,则完全取决于这些世家大族们的意愿和操作手段。
毕竟,这十万石粮食的分配额度,乃是由朝廷掌控,其中半数归属于朝廷所有。
如此算下来,每个月单单通过这笔与李渊的交易,朝廷便能轻而易举地从其手中斩获至少五千万钱的收益。
这般生财之道,可比刘宏靠贩卖三公官职来得更为快捷高效啊!
一项稳定的财源就这样悄然开启了征程。
李渊对此并没有感到丝毫吃亏,相反,他心中暗自窃喜。
毕竟,在这即将风起云涌、战乱纷飞的时代,对他而言,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粮食来得更为重要。
李渊通过在洛阳的大肆搜刮,敛聚到了多达五六十亿之巨的钱财。
不仅如此,他还将触角伸向了河内、魏郡、赵国以及上党、太原、河东、雁门等地。
至于究竟总共获取了多少财富,就连李渊本人恐怕都难以确切知晓。
不过粗略估算一下,应该至少也有个八九十亿之多。
尽管其中一部分钱财需要用于发放给那些无地可耕的士卒作为军饷,但李渊明白,这笔军饷最终还是会以各种方式回流到自己的手中。
面对如此海量的财富,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资源,那简直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而此次阎忠代表李渊与朝廷展开的谈判,所取得的成果让李渊感到极为满意。
为了稳住李渊,朝廷更是不惜下足血本,对其进行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加封:先是任命李渊为并州牧,负责统领一方军政;接着又赐予他护匈奴中郎将的头衔,赋予其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此外,还特别授予他开府的殊荣,可以自辟幕属;最后,更是直接赐封李渊为舞阳侯,只因李渊恰巧出生于舞阳这个地方。
这一系列的封赏举措,可以说是诚意十足,目的就是要先行安抚好李渊这位手握重兵的实力派人物。
然而,如此大规模且丰厚的封赏,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满朝文武官员们的纷纷议论和不满之声。
他们或嫉妒李渊一介反贼荣登高位,或担忧这种封赏会打破朝堂原有的权力平衡,一时间,朝廷上下众说纷纭,争议不断。
时光荏苒,转眼间距张角三兄弟之乱被平定已过去了大半年有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对李渊这个人的了解愈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