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愿倾全力
项尚才从天台县回来,又被抓了壮丁,和韦福昌负责建校舍事宜。
校舍还是建在集镇附近。
有校场,有马信等人在,孩子们来上课,家长们也更放心些。
而顾宏德则负责招生,他人才一到集镇,才到负责招生的位置上坐下,就被来打探消息的山民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密不透风。
联寨的几十个寨主也纷纷涌向集镇的办事中心,苏青媖与他们开了足足两天的会议。
“会长,真的男童女童都收”
“是。”
“真的不收束脩”
“不收。但学杂费还是要收的。”
这次开会,又统计了一遍大概有意愿读书的孩子人数,接下来她要安排一堆事,生源人数这个犹为关键。
苏青媖并不打算勉强大家。
“是。”
苏青媖之前送青杨去私塾,对时下的私塾学馆教育也做了一番了解。
这个阶段充分利用汉语、汉字单音、四声音节的特征,充分发挥了孩童时期记忆力强的特点,也充分规避了孩童时期理解力差的缺点,避免用晦涩难懂的知识,导至孩童厌学。
但现在大家都吃得上饱饭了,条件宽裕,疼孩子的家里,也会为孩子多想一步。而且如果周围人都送孩子去学,自己孩子眼巴巴看着,也会有一个从众效应在里面。
娴娘那边在家眷里找了两个人跟她一起当女先生,也在寨里雇了人帮忙做家事。
就是山里大人在忙,孩子们没人管,在山里撒泼打滚,她看不过去罢了。
“丁某佩服苏娘子的高瞻远瞩,以后越地在越王的治理下,一定会欣欣向荣,一定会需要不少人才,苏娘子培养好了这些学子,还怕越王缺人用吗。苏娘子现在成了越国郡主,这是实实在在为越国谋百年大计啊。”
她婆婆很开明,一听夫人要请她儿媳妇去当女先生,高兴得很,很是支持,把两个孩子接了过去,只推着娴娘到苏青媖那边领活。
“丁某听说苏娘子在为学童们的书籍发愁,李管事得了消息,命人送了口信来,说我永丰号愿意帮这个忙,帮苏娘子把学籍采购了,而且只收成本费,不赚苏娘子一文钱。”
大家一听送娃子上学不收束脩,家里但凡想送娃子上学的,都自告奋勇来帮忙,工钱都不肯要,就跟着上工了。
苏青媖抬手压了压:“你们是怎么看这事的,寨里是什么反应”
本想招三个,但有五个很是符合条件,苏青媖统计了报名的学童情况,估计四十五个寨得有上千名学童。便把五位符合条件的男先生都留下了。
而句子读熟了,字也就记牢了。
啊,她没想那么远啊。
这个时期主要是突出孩子们记忆力的发挥和锻炼,达到强识强记,达到识字认字的目的。
建校舍那边很快就招满人了。
这年代的书籍还是挺贵的,而且她一下子买这么多,量大,得找大的商家去帮忙拿货才行。
与几个先生达成共识之后,苏青媖便想着这些“三百千”从哪里采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