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珍妮机 嬴政 朕知道你没钱不会薅你……(2 / 2)

同样也说明了,即使是在丝绸之路开发之前,两地的文明并没有完全独立。

也许有生之年,还能目睹老祖宗暴打对方?

【那么讲到我国古代的棉纺织业,作为经常在大题中出现的对照组,我们来讲讲西方的珍妮纺纱机。】

【它由英国的哈格里夫斯所改进,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极大地提高了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图中的“珍妮纺纱机”似乎构造繁琐,再加上运用了透视原则。同古代的纺织机具的平面机构的图纸比起来,似乎更难以入手。

夏安夷轻声提醒:“图上这个是改良过很多次的纺纱机,是比较大型的那种。”

还是从最开始的原理入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嬴政抬杠:“你吃不了,不代表他人不可。”

夏安夷:“……”

行吧,对方不仅在参悟笔记方面是学霸,身后还有不少技艺卓绝的专家,能随时听候发落进行研究呢。

【最初的珍妮纺纱机结构比较简单,它用四根支柱和几根横木,组成一个长方形的机架……】

【在机架的一侧,安上一个带有摇柄的大轮子。大轮子上绕着皮带,皮带又绕在机架

【哈格里夫斯便是将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一次性安装了八个纱锭,用同一个纺轮带动,因此将原本的纺纱效率提高了八倍。】

可以看出,最原始的珍妮纺纱机,并未有太过复杂的改进。

其同秦汉时的纺织机一样,其也是偏框架结构,用轮子带动丝线进行纺织。而手摇纺车同样带有纱锭,为横向纺纱。

将两者的图纸摆在一起,能发现相通之处不少。简单版的珍妮纺纱机,完全可以在先秦的纺车基础上进行改良。

毕竟珍妮机真正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开端,是来自数年后瓦特对蒸汽的开拓,在纺织业引起了真正的巨变。

而若珍妮机仅仅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按照图纸便能够进行探究和实现。

嬴政评价道:“它的结构并不复杂,甚至比不过相里墨一派的部分机关术,倒是被这群西方人奉为经典。”

而明明这片土地上,吊打它的发明数不胜数。

只能惋惜这之后的朝代重科考而忽视技术,或者说仅是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具体的机具,而非形成系统可传递的理论体系。

她捧场道:“就是,他们有些文明就三百年。所以眼红我们,死活不承认商朝以前的文明史。”

一群双标的家伙。

【而在珍妮机发明之前,还有比较重要的一项发明,那便是由凯伊所发明的飞梭。】

【其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能帮助快速地织布。】

从摘取棉花的轧棉机,到弹棉花所用的木弓。整理完毕后使用效率较高的珍妮机纺纱,最后由飞梭进行织布。

将整套流程梳理完毕,并配上相应的图纸后,嬴政便传令将这些任务交给公输逊他们,大约又历时了月余终于得到了成品。

使臣去岭南等地所摘的棉花,大约只够一部分织衣。

嬴政便下令将其作为奖赏,赏赐给军中立功的将士,以激发他们的作战积极性。

而改良纺织机具后,原本的麻衣生产也变快了,多纺几层后也同样用于御寒。虽然不及棉花的性能好,但也极有帮助。

“也不知秦军那“棉衣”,究竟是何物所制。据说其极其御寒,攻城的速度又快了不少。”

“棉花?那又是何物,怎么我们这边搜寻不到呢?”

“据说来自南蛮那边,找寻极其困难,而且已有的说不定已经都被秦国摘走了。咱们就是有这棉花,也没法子织成衣裳啊。”

正如这群人所预料的,嬴政确实将大部分棉花都薅走了,并令人保存好棉花种子,打算来年在合适的地方进行种植培育。

同样机具改良后,有不少纺织工匠“失业”。

于是嬴政借鉴了她正在写的政治题答案,让这群人去冶铁、修水渠等地方进行“再就业”,而非从军中或是农民中进行挑选。

夏安夷:“……”

别说,老祖宗还挺会学以致用的。

与此同时,她还目睹了其手下的人才制糖成功后,将纯度高的糖送去同火药一起研究。稀释后没有结晶成功的糖水,则用来处理战场上的伤口。

而剩下的纯度较低的次品,嬴政也没轻易浪费。

令人制成花里胡哨的甜点后,乔装成流走的商贩,卖给咸阳城里的人。并在甜点之风盛行后,连宫中的女眷,华阳太后同赵姬等人都没放过。

赚了不少钱,经济学知识点掌握得不错。

夏安夷悄声问:“赵姬的羊毛你也薅啊?”

嬴政语气平静:“朕外祖家为富有的商贾,她最不缺的便是钱财。何况朕先前还介绍伶人给她,借甜点薅点,又能如何?”

老祖宗向来平等地薅所有人。

似乎是感受到了她的复杂目光,他停顿了下,带点嫌弃地开口:“别这么瞧着朕——知道你没钱,不至于薅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