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2 / 2)

【之后魏征向太子提出争夺天下的三条策略:

一是争取带兵打仗,提高自己功绩声誉。

二是挖解秦王府人才,要么重金收买,不接受就调离京城和秦府。

三是及早决断,先下手为强。

说白了魏征就是劝太子李建成早点除掉李世民。可惜,李建成没听,唯唯诺诺,就是不行动,以至于被李世民抢占先机。】

【当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后,李世民见到魏征后当场就责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家兄弟?”

谁知魏征不紧不慢、不慌不张的说:“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哪有今天?”

言下之意是,如李建成听他的话,哪有他李世民。

所有人都被老魏的这一句话给吓出了一身冷汗,唯独李世民却非常的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

东宫与秦王的斗争没有是非,也无关乎道德,只有一个谁先下手,谁就笑到最后的问题。

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进行解释,魏征的个人态度和立场也很明确,无非就是各为其主而已。

魏征的“狠辣”正好证明了他是真心为太子办事的,对于这样竭忠尽智,有十分有眼光和能力的人,李世民是非常欣赏的。

从此,魏征得到了李世民重用,成为谏官,尚书左丞(相当于宰相)。

而李世民,也就成了魏征第六个主人,也是魏征最后的主人。】

【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下,魏征竭尽全力,为国呕心沥血,为李世民个人问题操碎了心。

终于,魏征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自己也成为一代名相。】

李世民嘴角一抽,颇有些委屈的说道:“其实他不用那么操心朕的个人琐事的......”

【从魏征这一生的经历来看,虽然他六易其主,但其实每次都是被迫的,并非是他主动。

而且每次更换主公后,魏征都会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一个臣子应该做的本分。

无论是在李密手下,还是在李建成手下,或者在李世民手下,魏征都尽自己的职责和忠诚,坚守着一个臣子应有的操守。】

【而且魏征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

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谁当皇帝其实不那么重要。新笔趣阁

同时,魏征还有两个长处:

一是他才本人华横溢精通政治,要么不言,一言必能中的;

二是他性格耿直,从不知道什么叫碰壁,什么叫后果,要么不言,一言必说个通透明白。

这第二点,唐太宗李世民感受尤其深刻。】

李世民哭笑不得说道:“苏上神懂我...”

【魏徵曾经对唐太宗说过:“愿陛下成全魏徵,做良臣不做忠臣。”

太宗很惊异,于是问道:“忠与良,有何区别?”

魏徵说:“忠臣是只管提意见,不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结果自己丢了性命,人君也背上恶名,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让君主成为明君,自己成为良臣。”

太宗回答:“很好!”,并成全了魏征的想法。

而魏征只做良臣不做忠臣的原则,也始终贯穿他的一生,而且也做的非常优秀。

这恐怕就是魏征为什么六易其主,依然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所在。】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