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又是唐朝的宰相(2 / 2)

房玄龄虽然自认忠心耿耿、勤于政事,但被皇帝突然点名要他留下,这多少还是让房玄龄心里有些打鼓的。

看到房玄龄,毕恭毕敬,甚至有些战战兢兢的来到偏殿,唐太宗心知其紧张,于是对房玄龄笑着说道:“你有大功于社稷,乃我大唐股肱之臣,又何必如履薄冰呢?”

房玄龄拱手回答道:“陛下天威,臣......”

李世民不想听这些,他挥手打断了房玄龄的话,并顺势拉起他的手,说道:“朕今日叫你来,乃是有诗相赠。”

唐朝历代皇帝都工诗词,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更是個中好手,他写的几首边塞诗壮阔浑雄,带有独特的天子威仪,至今传唱不休。

听到皇帝是要送自己一首诗,房玄龄的一颗心也就完全放回了肚子里。

他整理了一下仪容,然后微笑着回道:“多谢陛下!”

李世民点点头,拉着房玄龄来到了他办公的桌案前,一边在桌案上翻找着,一边说道:“朕观你近日焚膏继晷选拔人才,实在太过辛苦,昨晚特意写成这首小诗,以表朕欣慰之情。”

“哦!找到了!”

李世民拿起一张缣帛,递给了房玄龄,说道:“看看,如何?”

就在房玄龄接过缣帛的时候,视频画面的正中央,便映出了这首诗,BIqupai.

【《赐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封建制度绵延华夏历史两千余年,明君贤臣是普天下人的共同愿望。

而李世民对臣下的理解、关怀、信任,正是所有有志于天下者所渴求的明君品质。】

苏迁在盘点房玄龄的视频里,又把李世民给夸了一顿,这让李世民笑的都快合不拢了。

而康熙帝玄烨、乾隆帝弘历两人则羡慕得都快哭了,他们也很想当千古一帝,他们其实也有那么一些明君的风范,奈何晚生了几百年,生错了年代。

【他被誉为唐太宗的“左膀右臂”,辅佐李世民平定天下,治理天下。

虽没有像魏征那样扯着太宗衣袖拼死直谏,也从未如尉迟恭那样一把钢锏横扫千军的威武,但在朝气蓬勃的初唐,却处处有着他的影子。

他就如一部永动机一般,孜孜不倦的处理着庞杂的日常事务,默默奉献,从不与人争功,也不会居功自傲。

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任劳任怨,与其他良臣一起,辅佐太宗皇帝,打造出史上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治世:贞观之治。

他就是——大唐贤相,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汉族,齐州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他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就本州举进士,并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

每平定一地,别人都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

他与杜如晦,是秦王李世民最得力的两个谋士。】

房玄龄无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他任丞相时间之长在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