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令让班昭始料未及的是,班超回乡才一月有余便猝然病逝。
虽然痛苦,但至少班超“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心愿算是实现了。
但对于班昭而言,亲人天地两隔,实在是令人悲痛不已。】
【然而,班昭在后世的名声却有些毁誉参半,这便与她的另一部著作《女戒》有关系了。】
“不对吧!《女戒》恰恰是使班昭名望达到顶峰的著作啊!”
“女戒?那不是妇女应该恪守的准则吗?怎么就毁誉参半了?”
“三从四德不好吗?女人本来就应该好好服侍他们的夫君!”
许多人很是不解,尤其是男人。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班昭为女人们量身定制的“行为准则”,却会导致她的名声“毁誉参半”?
【班昭丧夫之后,便一直独立一人抚养家中的子女,她体会到了了许多女人都没体会过的辛苦,这也让她对子女多寄予了几分期望。
眼看着家里的女儿一個个的长大了,班昭开始担忧她们成婚后,能否在夫家做到孝顺公婆,侍奉夫君。
于是,为了能让家中的女孩们时常警示自己的行为,班昭便利用闲暇的时间,写下了这本流传千古的《女诫》。】
【《女诫》一共分为七章:《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
从这几章篇目的名称上就能看得出,这是一本要求女性恪守本分的书籍。
不过你要是细读整本书的话,就能发现,班昭宣传的其实并不是人人平等,而是男尊女卑。
这是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封建时代根深蒂固,因此也就很少有人觉得这会有问题。】
【班昭在书中描述了许多女性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和职务,但其核心还是要女性对夫家做到唯命是从。
其实在近现代看来,这样极度失去自我的文章,无疑是对女性最大的不公。
然而在封建时代,此书一经问世,便在当时收获了极多地好评,许多大家子女都开始阅读起来,形成了一种风尚。
班昭的出发点不过只是想教育自己的女儿,但是却意外成了后来各朝代女子必读本,成为了女人三从四德的标范。
可能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她的书会有如此深渊的影响力,甚至整整影响了女性一千多年来生活和地位。
后人在评价班昭时也颇有争议,很多人欣赏她的才华、气魄以及操守,但班昭的《女诫》使无数女人套上了精神枷锁,却难逃“罪人”之嫌,也成为了她名声“毁誉参半”的由来。】
在古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几乎成为了常识和基本认知。
人们的三观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所以当班昭写出《女戒》的时候,不只是男人,许多女人都对她异常的追捧。
拿后世人的眼光批判古人之时,其实更应该先设身处地,换个位置思考。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