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蔡昭姬的悲惨境遇和恐怖实力(2 / 2)

《胡笳十八拍》是古琴曲,又是十八首诗。

“拍”在突厥语中是“首”,十八拍,就是十八首曲子的意思。

胡笳是当时匈奴的一种吹奏乐器,这个曲子里融入了胡笳的声音,所以全名就叫胡笳十八拍。】

【这组琴曲,既表现出了蔡昭姬对家乡的思念,又表现出了与丈夫儿子分离的凄楚和怨气。

同时,它又真实而生动地描绘出了百姓在汉末乱世之中的悲惨遭遇。

后世甚至有人称赞《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对于蔡昭姬回到中原的经过,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名为《蔡琰归汉图》

该诗总共有三十二句,描写出了蔡昭姬离开匈奴人领地,在回中原路途中所见的景象,以及与丈夫、儿子骨肉分离的背痛心情。

其实如果根据蔡昭姬自己的心意,她大概率是不想回到无依无靠的中原的。

可是她明白,曹操需要她,父亲未完成的遗愿需要她,中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她!

蔡邕一生的理想是为国修史,所以对于蔡昭姬来说,她的“才女”称号是荣誉,但更多的也是责任,而这些重担现在便都压在了她的身上。】

“蔡大家,果然非同凡响!”

“为什么曹操不早些把她救回来呢.....”

“人生无常,真的很难想象蔡昭姬是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坚强的生存了下来。”

“昭姬啊昭姬,伱真是懂事的令人心疼。”躲在一处阁楼里的曹操,忍不住叹息道,“可惜我曹孟德现在要兵没兵,要权无权,不然一定不会让你重蹈覆辙啊!”

【相传,蔡琰归汉之后,曹操曾问道:“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

曹操听后大喜,说道:“我派十个人陪夫人您写下来,可以吗?”

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

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嘶!!!十几年后还能默写的一丝不差,这记性真是恐怖如斯!”

“这哪里是人,简直就是会走路的人形藏书阁啊!”

“还是很可惜啊,蔡邕留给了蔡昭姬四千余卷珍藏,蔡昭姬却只能背下四百余篇...”

“卧槽!说这话你还是人吗?还只能背下四百多篇?你丫能背下四篇吗?!!”

“......”

“虽然我不太认同你的王霸之道,但你能救回蔡大家,确实为大汉的文化传承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诸葛亮对着光幕诚心行了一礼后,说道。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