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姚广孝(2 / 2)

——————

朱棣登基后,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这是佛教事务管理机构中的重要职位,负责管理佛教事务相关工作。

此外,他还被加封为太子少师,不过姚广孝虽然地位尊崇,却依然保持着和尚的身份,上朝时穿朝服,退朝后就换回僧衣,过着相对清心寡欲的生活,好似先前一切与他而言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在朱棣刚登基的初期,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包括忠于建文帝的势力可能的反抗、行政系统的混乱等情况。

姚广孝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帮助朱棣梳理朝政,安排重要职位人选,协调各方利益,为朱棣政权的平稳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姚广孝还参与了文化方面的事务。他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等大型文献典籍。《永乐大典》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不仅体现了姚广孝的文化贡献,也有利于朱棣宣扬文治,巩固其统治的文化根基。

————

姚广孝还有许多作品,姚广孝的作品丰富,涵盖了诗歌、文集、佛学着作以及书法作品等多个领域:

文学着作

-《逃虚子诗集》:共十卷,收录了姚广孝大量的诗作,其诗歌风格多样,有的描绘自然景色,有的抒发个人情怀,有的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逃虚类稿》:五卷文集,内容包括各种体裁的文章,如序跋、记传、书信等,展现了姚广孝在文学创作上的多面才华,对于研究他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独庵外集续稿》:同样是五卷的文集,是姚广孝的另一部重要着作,包含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各类文章,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他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的认识。

佛学着作

-《道余录》:姚广孝对儒、佛、道三教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的着作,在书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三教关系的独特见解,试图调和三教之间的矛盾,促进三教的融合与发展。

-《净土简要录》:是关于净土宗的一部着作,介绍了净土宗的基本教义、修行方法等内容,体现了姚广孝在佛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对净土宗的深入研究。

-《诸上善人咏》:收录了姚广孝对佛教中诸多善人的赞颂之辞,通过对这些善人的事迹和品德的描述,弘扬了佛教的慈悲、善良等价值观。

书法作品

-《尺牍》:以行书书写,横幅形式展现,字迹流畅自然,笔力遒劲有力,充分展现了姚广孝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寄东林社主西绪大法师诗》:行书横幅作品,书法自然流畅,尽显其深厚艺术功底与独特风格。

-《中州先生后和陶诗》:纸本楷书,共99首诗篇,为中州先生和陶渊明诗韵而作。书法风格古雅匀劲,法度严谨,瘦硬且充满神韵。

...

——

此外,姚广孝也有许许多多哲学话语:

顺应大势与把握机遇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敏锐洞察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顺势而为,抓住机遇,不要逆势而动,这样才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取得成功。

...

和平理念与军事智慧

-“和为贵,战为不得已”。这体现了一种以和为贵的和平理念,倡导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也明白在必要时战争是维护和平与正义的手段,启示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时,要优先寻求和平解决途径,避免轻易诉诸武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了做事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项事务,都需要提前规划和筹备,确保物资、资源等方面的充足,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

人生价值观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鼓励人们珍惜有限的时间,去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避免虚度光阴,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人生在世,你的价值不在乎你有多大的名望,你有多大的财富,而在乎你这一辈子尽了多大的责任”。强调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对社会、对他人所尽的责任和贡献,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自身的责任担当。

...

关于文与道

-“况文者载道之具,道非文不能传于后”,强调了文章作为承载道理的工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注重道德修养等内在品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通过文字等形式将道理传承下去。

...

关于用人与治国

-“尽信臣不如无臣,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祖不如无祖”,提醒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能盲目迷信臣子、书本或祖宗成法,要有创新和突破精神。

-“国家长治久安需依靠贤能之士”“治国当以仁义为本”,体现了他重视人才选拔任用以及以仁义治理国家的理念,强调了贤才和仁义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

关于处世与修行

-“痛了就要回首,败了就得翻盘,以恨报恨,以狠对狠,要心无杂念,放手一搏”,这句话虽然带有一定的斗争性,但也反映了一种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放弃,勇往直前、积极应对的精神。

-“集儒、释、道、纵横术于一身,图经世之才学,阴而不奸,阳而不腐”,体现了一种融合多种思想和智慧,追求经世致用,同时保持内心正直的处世和修行态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