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三个任务(一)(2 / 2)

“同学们,请坐!今日课堂的内容主要以我之前布置的三个任务的研究成果为主。首先让三个团队分别上来向大家汇报他们的成果吧,我在一旁答疑补充。研究粪丹的队伍先上来说说吧,毕竟民以食为天,这东西可提高各类农作物的产量,关乎天下百姓的切身利益。有请!”张老师开口道。

研究粪丹的团队派了一个先生和两个学子作为代表上讲台发表成果。“首先感谢尊敬的张老师,给予我们参与研究粪丹的机会。我们通过无数次的亲手试验,比对,求证,最后得出了我们团队目前能做到的最佳配比了,已经用于试验田中,虽然还没到时间收割,但是根据试验田里所结稻穗的数量及其饱和度来推算,大致可算出试验田中稻谷的亩产将会超过八百斤。”话音刚落,底下的众人一下子就犹如惊雷炸开一般,各种惊讶,怀疑,争论不休。亩产八百斤的农作物在这个时代简直就像天方夜谭,尤其学子中本就不少农家子弟,这个时代的粮食类作物的产量大多在两三百斤上下,一下子听说能突破到八百斤以上,一时间谁敢相信啊!如果最后真能达到这种产量,这粪丹可是真算天降祥瑞了,说是神物都不为过。

讲台下还是嗡嗡的吵个不停,“大家先静一静,好让我们的报告可以继续。”众多学子也懂得课堂纪律,瞬间就安静下来了。“这个试验田的都是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农精耕细作种植的,普通农田的话应该最少亩产也会在六百斤以上。老师提出的粪丹对作物的作用已在我们这几个月的试验中得以验证了,只是我们还不确定这个配比到底是不是最佳配比了,不知老师觉得怎么样?课后同学们可以组织一起去试验田查看稻穗的长势以判断我们的推断是否有理有据。另外,我们在多次研究中,发现但是农事就还有非常多空间或者说方向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学无止境,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你们现在研究的粪丹只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众多办法中的一种,就像众所周知的常识从育种开始选择优良种子也是其中一种方法。即使你们最后能达到了最佳的配比,但这也是百丈竿头了,况且在实际的操作中,每块农田自身的肥力不同,需要埋下的粪丹的量也不可能掌握到最精确。要想真正全面提高作物的产量,应从多方面入手,择优育种要研究,比粪丹更优质的肥力替代物也可研究,科学耕种的方法也可研究,反正所有可以提升作物的方法都可去尝试。”张老师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诲人不倦。

“其实我辈读书人,不应该只注重孔孟之道,而是应该拆分不同学科,就像之前我编写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一样。所谓学无止境,即使我所编写的课本也不是学海的彼岸,你们以后应当在我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只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坚持不懈的去钻研,终有一日绝对可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识文断字和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我要求学堂最少要教授你们学语文和基础数学,还有一些很基本常识,有了这些知识底蕴你们即使不进入我的工坊,在外面也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可以自主创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你们当中资质较高者,可以继续深入学习数理化各学科。以后有时间的话,我可能还会继续编写出生物和地理之类的教科书,但是无论是哪一学科,只要你们大家有这种天赋,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用心钻研,以后肯定会有很多人的成就远超于我的。”张老师在深入浅出地引导学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方向。

“试验田那边的试验不要停,尽量尝试从多方面入手研究。另外你们在各科知识点上有疑问的话,可以在课后直接找我,我尽量给你们答疑。这里首先要感谢张老师的用心栽培。按照老师的传授的方向和方法,我们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后,改进后的热气球已经可以载人升空了。只是还需用绳索来牵引不敢断开,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的密封性没办法做到完全不漏气,另外上升和下降问题不大,横向的方向控制方面有点难度,不过在我们自己升空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的高度风向也不同,另外越高的高空就越冷,但是这些到达是怎么一回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办法高清楚它的真正原因。请老师指正!”

“我在一本西方的古籍上看过一位大贤说过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时这位大贤为研究一种照明设备时,几乎尝试了上千种材料后才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历经上千次失败才成功后感悟。热气球的气密性问题主要是材料问题,你们先要自己多尝试,每一次的试验失败并不算真正的失败,而是成功排除了一种不适合的材料而已。我这里是有较为合适的材料,但不能直接告诉你们,只有你们自己亲自试验出来了,才能让你们以后的科研之路更加平坦。”张老师在给在座的学子灌毒鸡汤。“另外,你们在研究热气球这个课题的同时,又意外有了其它发现,这便是科研的魅力。这些新发现都是一些浅显的物理现象而已,只要你们认真研究透我的物理课本,应该都会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