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好了蜀地内部,高季明终于能够过一段安稳的日子了。他立刻想到了还在荆州的王兄高季兴,想要接他入蜀,一起享受这属于他们兄弟的基业,将南平王国做大做强。可是,高季兴却不太愿意来,在他看来,南平国小力弱,无法与其他大国抗衡,倒不如坚守荆州,等待中原出现明主,顺势归降,免得一番争执;再者,弟弟高季明虽然请自己入蜀,可是,眼下蜀中都是高季明的势力,贸然投奔兄弟,只怕要吃亏。历史上为了利益,兄弟相残的例子还少吗?他可不愿趟这趟浑水。
可是,他不愿意对抗大唐,大唐的皇帝却从安重诲那里得知,是南平的高季明进攻汉中,这才使得他丢了汉中的,在皇帝看来,这笔账无论如何都得算到高季兴的头上。于是,他派遣使臣狠狠地责骂了高季兴一番,希望他能劝说高季明罢兵,将汉中巴蜀之地交还给大唐,否则,他一定要亲征蜀中,活捉高季明。
高季兴听到这个消息,转辗反侧睡不踏实,荆州只有五万王府军队,在蜀地还赔了两万,满打满算下来,荆州城里的王府卫队也就只有三万。万一大唐皇帝一个不满,直接进攻荆州,只怕荆州没有防守之力。于是,刚被使者训斥不久,高季兴就写了一封信,派人加急送给了远在成都的高季明,让他快快做出决策,以保高氏安危。
高季明正在成都忙着各种各样的政事,一方面他要派人去云南将巴西公王衍的亲属接回来;一方面又要抵御吐蕃各部的劫掠。吐蕃联军在云南遭受失败,其他三王将怨气发在了拉萨王身上,认为他偏信孟知祥的话,致使联军惨遭失败。拉萨王有苦难言,只得将罪责推在了孟知祥身上,提议组成小股劫掠部队,到西川抢夺一番,来弥补在云南遭受的损失。于是,吐蕃各部不断派兵骚扰西川边境,高季明连忙派孟知祥率领部队前去抵御。在边境修筑城池固守,这才避免了蜀中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一日,高季明突然收到高季兴的来信,高季明早就派人去请,一直没有回音,突然收到信件,高季明立即拆开查看。只见信中写道:“季明弟如唔:荆州一别,弟鏖战西川,大唐陛下震怒,现要将为兄抓入朝廷议罪,弟若愿救为兄,趁早归还大唐疆域,免遭手足损伤之苦。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高季明看了,如同天塌了一般。他一路行军,从没有使用南平字号,却还是被安重诲看出了端倪。一听到王兄高季兴要被大唐抓入洛阳问罪,高季明就后悔自己不该将王兄拉下水。他恨不得立即冲到荆州去,将王兄高季兴换下来,自己去向大唐皇帝解释。只要大唐皇帝愿意放了王兄,就算放弃巴蜀之地又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