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沿着大路一直往前走,走了不远,就拐上了一条土路。这是通往陈卫兵家的路,他每天来回走两趟,都经过这里。路上很少看到行人,路两边种满了庄稼,麦苗已经半揸高了,长得一片翠绿。不远处有一条排水沟,沟上架设了一座小桥,秋冬季节枯水期沟里没有水,一个人半躺着身子,斜卧在桥洞子里面。
一看就是个讨饭的老人,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边没有别的衣物和被褥,一只“打狗棍”歪歪斜斜地丢在裤腿边,棍子一头磨得油光闪亮,一头满是疤痕,屁股旁边还丢着一只脏兮兮的破碗。
他俩来到老人跟前,陈卫兵过去大声喊叫,老人听见了叫声,慢慢张开了一双浑浊的老眼,接着又慢慢地闭上,有气无力地呻吟起来。田诗云把开水放在地上,双手把他拉住,扶正身子,给他喂了几口水。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十分感激的望着他俩。陈卫兵把带来的馒头从书包里拿出来,辦成小块,一块一块地填到老人嘴里。
老人喝了水,又吃了东西,身体仿佛有了劲儿,不再呻吟了。他微微挪动了一下身子,伸出黑乎乎的两手,双掌合十,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路上过来一个行人,背着一袋子东西,急匆匆地赶路。田诗云赶紧从沟里爬上去打招呼,询问认识不认识这位老人。行人停下来,伸头往桥下瞧了一眼,摇摇头就走了。
从桥洞子回来,田诗云一个下午都心不在焉,上课也没精神,老是走神儿。桥洞子底下的那个老人让他牵肠挂肚,他俩没能给他送回家。课间时候,他和陈卫兵商量好了,放学后再去一趟,要么把他带回来找个临时住处,要么给他送点保暖衣物。
晚上开饭的时候,田诗云买了两只馒头,打了一份菜,用自己的快餐盒盛着,还打了一暖瓶开水。伊晓琪听说了这件事情,也不想吃饭了,想跟着一起去看看。三个人一路小跑到了桥下,桥洞子底下却空空如也,老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三个人面面相觑,一起分析了半天。从中午情况来看,他吃了不少东西,身上明显有了气力,应该不会有大碍。他能从这里离开,起码说明他还活着,要么是一个人走着要饭去了,要么是被人送回家了。
伊晓琪很失望,白跑了一趟,没能亲自帮上忙。田诗云心里面还是挺欣慰,毕竟老人安好是大家的心愿。他把馒头和菜一股脑儿塞给陈卫兵,让他带回家。陈卫兵笑了笑,也没推迟,急慌慌地跑着回家去了。
田诗云把水倒了,提着个空暖瓶,和伊晓琪一起回到了学校。他俩想去食堂买饭,没想到学校食堂已经关门了。他俩相视一笑,看来今天得饿肚子了。
学校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黑压压地站了一片人。台阶一打听才知道,学校临时通知,今晚停课,集体收看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电视直播。
学校广播站一播放通知,大家都匆忙地吃了饭,收拾好碗筷就出来了。现在教室空了,宿舍空了,实验室、图书楼和教学楼也空了,人们不断地从各个方向汇拢过来。田诗云的胸脯“砰砰”地跳得厉害,他太兴奋了,他一直期盼能看到这场直播,没想到真的实现了。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滔滔不绝地给伊晓琪介绍,今晚是这届比赛的最后一场决赛,是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这场比赛,中国女排只需要赢下两局,就可以稳获冠军。伊晓琪平时对体育不感兴趣,自然不能和他交流,只是一脸微笑,默默地听着。不过,在她内心深处,还是期盼着中国队能够获胜,她默默地给中国队加油。他俩紧跟着人流,到了教学楼前,找了个合适地方站着观看。
比赛开始了,大家屏住呼吸,双眼紧盯屏幕,不时给中国队加油助威。场上中国队的姑娘们奋力拼搏,电视机前的观众呐喊叫好,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第四局结束了,双方打到2:2平局,电视机前一片沉寂,大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田诗云紧握拳头,手心里面全是汗,伊晓琪两眼含着泪,急得直跺脚。第五局比赛开始了,双方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女排在0:4的不利形势下,逐渐把比分追了上去,大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当比赛打到14:15落后的时刻,观众们再次紧张起来,都为中国队捏着一把汗。最后关键时刻,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女排姑娘们丢掉压力,沉着应战,顶住了日本队的疯狂反扑,以17:15拿下了决胜局,战胜世界霸主日本队,以七战七捷的战绩夺得世界杯冠军。同学们一下子就沸腾了,激动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可谁都不愿意停下来。
颁奖仪式开始了,大家停止了欢庆,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中国队登上领奖台,国际排球联合会主席利博,把世界杯和大会奖杯递给女排队长孙晋芳,并给每个队员挂上了奖牌,接着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场内冉冉升起。教学楼前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高昂的情绪再次被点燃,暂时平静的水面再次沸腾了,像一江翻滚奔腾的巨浪,任情地宣泄。
大家振臂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有人脱掉上衣,把衣服抛向了空中,奋力狂奔;有人拿来了水桶、脸盆恣意击打;有人纵情唱起了国歌;女生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停地欢跳。此情此景,伊晓琪双手捂脸哭了,田诗云把手中的暖瓶抛向了空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